首页 > 专家说税

当前经济形势与税收政策的选择


      
   一、对我国税收政策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评价

  (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到今年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1.拉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分析和数据,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拉动1.7个百分点。这对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起了关键性作用。2000年全年GDP增长8.0%,工业增加值3957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3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3%;进出口额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出口总额2492亿美元,增长27.8%,顺差24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7%.以上情况表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持续多年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止住了经济下滑的趋势,促进了投资和消费;二是国际经济大形势的好转,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复苏,促进了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2.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1998-2000年,三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主要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电网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安排国债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加强对教育、科学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加大对西部开发的投资。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达到9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4倍,为1997年的2.9倍。

  3.提高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水平,丰富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

  1993年下半年,针对当时经济“过热”现象,政府实行了“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996年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从而积累了治理经济过热的经验。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治理经济紧缩的新尝试,并且已取得显著效果,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这种配合突出表现在定向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将银行的一部分存差转化为财政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债投资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密切结合;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防范银行风险;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共同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等。正是上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以及财政手段的综合运用,才促成了当前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集中体现在债务风险上。债务风险是研究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三个:(1)国债依存度。它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这又包括两个指标;一是国债发行额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率;二是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率。由于我国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第二个指标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国际经验看,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大体上是15%-20%,中央财政则为25%-30%.我国的实际情况是,8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不断上升,1995年为20.1%,超过了警戒线,1998年上升到29.7%,1999年为30.6%;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上升更快,1994年连续超过50%,1998年更高达71.1%,超过国际警戒线一倍以上,显然是过高了。(2)国债偿债率。它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衡量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一般认为这一指标应控制在10%,我国1995年按全国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分别计算的偿债率为14.1%和27.1%,而1998年则分别为23.8%和48.1%,都远远高于警戒线。(3)国债负担率。它是指国债累积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1990年这一指标为6.5%,1998年为13.5%,这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例如,美国为52%(1992年)、日本为52.7%(1992年)、英国为37.2%(1991年)、德国为25.8%(1991年)、法国为29.6%(1992年)。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比率为60%.如果以此为标准,则我国的债务负担并不重,还有继续发债的较大空间。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即用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指标来衡量,目前我国国债规模过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但用国债负担率来衡量,则国债规模不大,远未达标。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历史不同。西方国家发债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从1981年算起也不过20年。但是,中国的债务负担率增长很快,1981年为2.4%,1990年为6.5%,而1998年为13.5%,是1981年的5.6倍,1990年的2倍。第二,国情不同。目前我国的债务负担率虽然比西方国家低,但西方发达国家对债务的承受力强,一是其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效益好;二是财政集中程度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30%-40%,高的超过50%.而我国尽管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益差,财政集中程度又很低。第三,要考虑存在的隐性债务问题。上面讲的是国债的名义规模,它不同于国债的现实规模,现实规模还应包括以其它形式存在的性质上类同于国债的国家负债,有人将其称作隐性债务,如欠发工资,粮食企业的转账亏损额,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其它公共部门债务,社会保障资金债务等。有人估计,如果把这些隐性债务考虑进去,我国现实的国债规模可能在4-5万亿元以上,按此计算,1998年的债务负担率在50%以上。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这一比重在75%-100%之间。(注:贾康、赵全厚:《我国国债规模与相关政策研究》,载《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73期。)当然,上述隐性债务不见得都会转为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但是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按其性质来说就是国家债务,最后不得不由政府财政来“兜底”。另外,据各地典型调查,地方政府各种形式的债务负担也是很可观的,同样存在着债务风险。

  以上情况表明,目前我国的国债规模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不能算小,存在着财政风险,但这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三)税收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税收政策与之进行了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合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该税是在1991年经济过热时,为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而出台的一项措施。为了鼓励投资,从1999年下半年起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暂停征收。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最终应该取消这一税种。二是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改善有效供给,对企业设备投资实行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

  2.鼓励出口的税收政策。为了鼓励出口,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98、1999年,我国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提高到15%以上。

  3.刺激消费的税收政策。这一政策是同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对刺激消费是至关重要的。从1999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全国普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按基本工资提高30%;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补助、职工失业救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费三条保障线,也增加30%的补助;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等。为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共有8400多万人受益。2000年由于是全年发放,这个金额将增加一倍。这部分支出由于属于消费性支出,只有靠增加税收来解决。除此以外,与税收有关的还有:(1)1999年11月起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其直接目的是为上面提到的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的保障水平筹集资金;同时也是为了适当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刺激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扩大国内需求。(2)改善消费环境,清理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出台的抑制消费需求的政策,鼓励合理的消费需求。例如,通过清理各种收费和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住宅造价和解决汽车售价过高问题,鼓励对住宅和汽车的消费。(3)在农村试行费税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四)如何评价这些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根据一般理论和各国的实践经验,实行反经济衰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扩大政府支出,二是减税。而在当前,我国主要采用了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在收入方面,从宏观税负来看,不仅没减税,而且是在超常增税。这可从这些年来税收弹性系数的超常增长和宏观税率的不断提高反映出来。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一直低于GDP的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表中的1990-1996年间税收弹性系数都小于1,平均为0.61.在我国,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税制结构决定的。我国一直实行以商品(含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并且商品税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85年的57%提高到1995年的77%.由于商品税以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采用比例税率,因此,从理论上讲,商品税的收入至多只能是与GDP同步增长,而不可能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即除非有特殊的因素(如改革税制,加强征管等),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的收入弹性只能小于1.然而,1997-2000年,税收弹性系数大幅度提高,这四年分别为1.98、2.40、3.33和3.32,平均为2.76.也就是说,这四年来税收增长率平均是GDP增长率的2.8倍,这显然是超常增长。这几年来,由


阅读次数:2400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