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30日消息(杨成军 董世丰)眼下,各地为了发展经济大都热衷于招商引资,一大批外资企业应运而生。然而,数量众多的外企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更让人费解的是,一些外企置多年亏损不顾接连追加投资。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局长张廷志表示,外资企业名亏实盈的亏损“迷局”,说明其存在严重的避税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反避税工作迫在眉睫。
据介绍,所谓避税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低化,研究各国税收法律之间的差异,策划个人或集团内部财务节税计划,以规避税收。其最终目的是逃避纳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避税不仅会使国家税基受损,导致税款流失,减少财政收入,而且会影响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记者日前在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了解到,全区(国税)去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1.6亿元,其中涉外税收收入占四分之三强。而“三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全区150多家外资企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经营期已达8年以上,但盈利企业不足四成,特别是一些税收优惠期满企业,突然呈现逐年亏损趋势;还有的企业一方面年年亏损,一方面却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外企何以能钻避税的空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各地都对外企实行了多种多样的优惠政策,其中税收优惠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这种优惠政策在引进外资的同时,税收优惠却渐渐有点“泛滥成灾”。一些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政绩的考核指标,但其往往只注重数量,忽视了效益。有的人生怕破坏了本地的“软环境”,而影响引进外资。在这种环境下,外资企业则顺水推舟,对税收则是能避则避。以牺牲国家税收来换取所谓的政绩,值得商榷。
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副局长任佩波告诉记者,外资企业避税的手段众多,主要包括:利用避税地避税,一些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地的低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在避税地设立受控子公司,将利润或资本转入这些子公司,以规避本国的高税率、高税收。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避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即通常所说的转让定价,即关联企业间通过非正常的资产交易劳务供给,资金融通达到人为调节收入、费用或利润的目的,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利用企业合并或分立实现转移或降低利润的目的,有些企业将盈利较高的车间或产品分离出去成立新的企业,新企业可以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利用国家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避税,有的企业将盈利产品转让给关联企业经营,而关联企业正处在免税期,从而减轻所得税负担。有的“三资”企业利用我国“免二减三”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迟获利 年度达到规避所得税的目的。其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即转让定价进行避税是避税的主要形式。
据介绍,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从去年开始介入外资企业反避税调查工作,重点调查了10家外企,调增直接税收收入2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00万元。负责这项工作的国税局工作人员王忠文透露了反避税的具体过程:选择好调查审计对象是将反避税工作引向深入并取得实效的基础,在确定调查企业后,要深入企业广泛了解经营情况,搜集各种资料,进而掌握纳税人转让定价的初步证据。在已掌握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从产品生产过程及商品流通过程分析企业转移利润的环节与手段,从企业筹划、经营策略、市场营销政策等方面发现问题选准调查的切入点,确定正确的调查方向。
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在对一家外资企业调查审计中,发现其向境外支付了大额技术顾问服务费,而提供服务方恰是其境外关联企业,为此专门调查这笔境外支出项目,最后发现,其关联方并未向其提供实质性的技术服务,完全是人为增加企业费用,降低本企业利润,最终识破了企业避税的行为。
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局长张廷志表示,当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都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其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最终产品以及产品的经营方式等都融入了先进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我国涉外税收反避税工作的主要对手是外国公司重金聘请的职业会计师、律师,这些人精通各国法律,信息灵通,具有丰富的避税、逃税经验。要对这样的纳税人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外,跨国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没有健全的税收情报网络及动态价格信息,很难弄清他们避税的实际情况。
张廷志还指出,要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利益,为纳税人提供高标准的服务,税务机关必须有大批高素质人才。要全面设置专职反避税机构,稳定人员,提高征管人员素质,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税法,精通外语,通晓财务会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等广泛知识,提高税务审计水平,具备应付因转让定价税制的执行而引发的一些国际间摩擦和税务争议的能力。(完)